pb传输优化浅谈

2023-07-11,,

在正式切入今天要谈的优化之前,先碎碎念一些自己过去这几年的经历。很久没有登录过博客园了,今天也是偶然兴起打开上来看一下,翻看了下自己的随笔,最后一篇原创文章发布时间是2015年的4月,今天是2017年的6月10号,真是离开了博客园有两年之久了。

2014年6月毕业后开始了北漂生活,在百度2年时间,主要从事百度Hi服务端的研发工作。在百度算是第一次对整个项目的开发有了相对完善的了解,同时也从一个新人逐步的成长,踩了一些坑,长了一些见识。2016年6月离开百度,回到成都,主要是考虑在成都安家,同时老婆也怀孕了,家里很快就要迎来两个小朋友。正好成都蚂蚁金服团队在招人,通过几次面试然后顺利的加入到了蚂蚁金服人工智能团队。

加入蚂蚁一晃过去了一年时间了,现在还记得入职当天就出差时我一脸懵逼的状态。到蚂蚁之后,最大的改变就是团队不再把我当做一个新人来培养,没有人来指导你改怎么样做,我收到的就是一个需求,至于这个需求怎么做,我可以随意发挥,当然前提是要做好。总结为一句话,就是以结果为导向,你可以做的很完美,也可以做的很low,但只要项目符合预期,并取得了该有的成效那你就没有失职。当然懵逼归懵逼,任务可不会等你的,根本就没有时间给我去适应,然后就开始卷入各种任务中。现在回想起来,入职那段时间我效率也是最高的,当然压力也大。

好了,闲话不多说,谈谈今天我要说的话题:pb传输优化浅谈。在最近蚂蚁的工作中,遇到一个性能优化的问题,两个系统之间通过pb形式传输数据,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(单次请求包大约2M左右),原有的pb传输性能不符合业务预期。那么,该怎么优化来提升这个性能呢?

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主要的耗时在那个环节?我们对该调用链路进行简单的梳理:
客户端将请求对象序列化为pb--网络IO--服务反序列化对象--业务计算--计算结果序列化--网络IO--客户端对响应反序列化

对整个流程中的分阶段耗时进行统计分析,发现目前主要的耗时在序列化的过程,也就是说目前的pb序列化性能不符合预期!怎么优化呢?序列化的过程是cpu密集型的,既然pb序列化无法满足,那我们就寻求性能更好的序列化方式,这里我们选择了flat buffer。

pb和fb各有裨益,在内存空间占用这个指标上,flat buffers占用的内存空间比protobuf多了两倍。序列化时二者的cpu计算时间fb比pb快,当然反序列化时二者的cpu计算时间fb比pb也要快。即fb在计算时间上占优势,而pb则在内存空间上占优。

看似问题解决了,然而未必!序列化、反序列化的性能提升了,传输的数据包变大了。那就继续优化呗,包大了怎么破?压缩~

压缩方法比较多,GZIP、LZO、Zippy/Snappy压缩等方法众多,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我们的那一款。这几款压缩也是hbase中应用的几种压缩方式。我们对其特点做一个分析,其中:
1)GZIP的压缩率最高,但是其实CPU密集型的,对CPU的消耗比其他算法要多,压缩和解压速度也慢;
2)LZO的压缩率居中,比GZIP要低一些,但是压缩和解压速度明显要比GZIP快很多,其中解压速度快的更多;
3)Zippy/Snappy的压缩率最低,而压缩和解压速度要稍微比LZO要快一些。

BigTable中采用的是Zippy算法,目标是达到尽可能快的压缩和解压速度,同时减少对CPU的消耗。我们目前的需求和这个也是类似的,所以我们通过实现最终选定了使用snappy压缩方式。

好了,今天的浅谈内容结束,期待后续自己能够多有一些出来,有关项目中遇到的一些点和大家分享,也期望能够帮到大家,谢谢!

pb传输优化浅谈的相关教程结束。

《pb传输优化浅谈.doc》

下载本文的Word格式文档,以方便收藏与打印。